“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
“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绿色发展”的方向。
从绿色理念到绿色发展,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化肥农药不断减量,连续4年实现负增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增多,耕地质量不断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已逐渐建立。
然而,农业绿色发展仅仅才起步,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绿色发展理念不够深入,农业生产方式仍较粗放,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绿色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健全,尤其农业面源污染仍处在治存量、遏增量的关口,任务艰巨。
如何实现减污?实现绿色种养循环要破哪些卡点?已有哪些经验可以复制,需要建立怎样的长效机制?4月10日,一场关于种养循环的国家级会议将在北京、广州以视频形式召开,“种养循环绿色技术产业化研讨会”汇聚政研商三方力量,探讨种养结合农业破局之道。
破卡点:种养结合减污增效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要求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要科学认识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在《人民日报》发表以此为题的文章。他指出,农业绿色发展是数字技术、生物技术发展的时代产物。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型育种、栽培技术的研发应用,农业生产技术正在由依靠增加肥、药、水、劳动力等实现增产增收向减少肥、药、水、劳动力等实现增产增收转变。
早在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2021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发布,为农业绿色发展举旗定向。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评价。
绿色种养循环是指通过促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以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以培育粪肥还田服务组织为抓手,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种养循环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办主任胡学应多年实践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低碳农业,他认为,需要认清养殖相对集中,但种植相对零散的实际,关键在于打通种养循环堵点,推动“粪污”变“粪肥”。
“种养结合型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在21世纪以来处理和利用畜牧业废弃物的主推技术。”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吴银宝介绍,种养结合就是让养殖业为土壤及作物提供肥力和养分保障。
胡学应进一步分析,种养结合难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种植业处于相对零散阶段,造成了养殖业难与种植业达成直接的“对接”;二是生猪等畜禽养殖多集中在山区,由于地势、地力等原因,很难开展较大规模的种植业。
种养脱钩的普遍问题让养殖业和种植业很难自主形成内在的联系,近年来,各地不断在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方面进行模式创新探索。
多地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扶持。2021年,农业农村部开始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第一批有279个试点县。
创循环:就近转化减轻面源污染
2021年7月1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专家指导组发布了《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技术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对种养循环绿色发展指明方向,并提出了三大要求。
一是生产与生态兼顾,二是减量与增效协同,三是安全与有效并重。同时,对堆肥还田、沼渣还田、沼液还田以及商品有机肥生产等四大关键技术提出相应标准与施用指导方法。
据了解,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创新了技术模式。在固体粪肥施用方面,结合区域和作物特点,集成熟化了一批农机农艺配套、基施追施统筹的技术模式,主要有“粪肥机械抛洒”“粪肥+配方肥”“粪肥+机械深施”等,应用面积860多万亩。在液体粪肥施用方面,沼液重点采用罐车和管网输送还田、“沼液+水肥一体化”等方式,应用面积460多万亩。
位于河源市连平县隆街镇的深圳市五丰泰农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连平分公司五丰泰农业生态园(以下简称五丰泰公司),是广东省第一批探索种养循环一体化发展的农业企业之一,同时也是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第一批实施基地。
在“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基础上,五丰泰公司将禽畜养殖的废液通过厌氧发酵、生化处理、过滤后通过水肥一体化输送管网,将有机液肥施用于蔬菜等作物的生长,充分利用发挥物质循环作用,就近高效解决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问题。
五丰泰公司总经理李燕瑜介绍,五丰泰生态园生猪养殖年出栏量约在20000-25000头,有机肥产量可达3000吨/年,菌液(沼)肥产量10万吨 /年,蔬菜产量约3000吨/年,年节约化肥使用量约100吨。“既解决了环保问题,又能安心专注于生产,一举两得。”
就近原则打造一个养殖场与种植园有效结合的“畜-沼-肥-菜/果”循环产业体系被认为是直接高效的模式。
“粪污处理、运输调配以及施用安全性等都不是简单的问题,而是系统性问题。”胡学应表示,立足养殖业和种植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要想实现种养循环全面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推动第三方服务主体介入。
建机制:引进第三方社会化服务
具体来说,在生猪等畜禽养殖重点区域,持续完善粪肥储存池、粪肥输送管网等基础设施,并实行三方付费约束机制,探索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参与粪肥还田合作,不仅连接种、养主体,也实现了粪污收集利用“有人干、干得好”。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林绿认为,核心在于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机制,以利益为纽带,打通种养梗阻,自主实现绿色种养循环,发挥种养循环长效作用。
“这个模式初期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一方面支持第三方企业主体的发展,另一方面补贴农户采购,培养农户使用有机肥的习惯。”胡学应指出,农户一旦养成习惯,就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有市场就能可持续发展。
广东梅县区是中国金柚之乡,同时也是全国生猪养殖大县,常年存栏的生猪在40万头以上。“生猪每天产生的大量粪污如何处理,一直是我们最头疼的问题。”梅县区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向东说道。
为了推动当地农业企业参与到种养循环体系,实现粪污向有机肥的转化,梅县区在国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项目的支持下,积极培育第三方服务主体,给予广东天禾农资梅州配送有限公司等6家入选企业一定的补贴,帮助其更新先进设备,扩建生产线、仓储等设备设施,使企业有机肥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为调动广大农户施用有机肥的积极性,通过科普宣传工作,提升柚农对有机肥的认知,并对项目区农户购买商品有机肥采取50%的比例进行补贴,培养农户施用有机肥的习惯。“项目开展以来,我们建设了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面积10.5万亩,处理消纳畜禽粪便量达4.4万吨,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提高了7%,达到82%,大幅度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张向东说道。
种养结合模式中,联结种植业和养殖业之间的纽带不是传统的畜禽粪污, 而是经好氧或厌氧发酵无害化处理后的粪肥或沼液。吴银宝指出,种养循环须按照畜禽排泄物产生量和环境容量相匹配的原则,科学合理施用畜禽废弃物源有机肥料,实现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协调发展。
基于堆肥的高效利用技术是吴银宝团队在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的重点,并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开展了“畜禽粪肥+冬种马铃薯”的畜禽粪肥高效利用技术攻关研究。结果显示:以有机肥作基肥,施肥量227~278kg/亩,有机肥组马铃薯产量可达2000kg,较化肥组增产14.00%,商品薯率和淀粉含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其中达到商品薯率达到85%以上,每亩产马铃薯可获纯利润3710元。如今,“畜禽粪肥-冬种马铃薯”种养结合模式已在惠东县得到广泛推广运用,示范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
推进农业领域减排固碳,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种植业减排固碳、养殖业减排降碳、农机节能减排,以及加工流通领域绿色低碳都有关。通过主抓种养循环这个关键点,已成为农业农村部门抓减碳抓固碳的重要举措。
【作者】林鹏
【来源】南方农村报